【見於曖昧與角力式戀愛關係】你不找我,我就不找你
- Alvin Yip
- 3月2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見於曖昧與角力式戀愛關係】你不找我,我就不找你
一種令人糾結又難解的狀態:
你不找我,我也不想先找你。
明明雙方或單方心裡還是在乎,
卻又因為某些顧慮或自尊心而選擇冷處理。
久而久之,這種「拉鋸式」的互動不僅讓人疲憊,
更可能將原本還能挽回的關係推向更深的裂痕之中。
➡️ 越是與對方較勁,你反而會越陷越深
在分手之後,
或者在曖昧不明的關係裡,
總會不自覺地把「誰先主動」視為輸贏問題。
於是,開始較勁:
「他都不理我,那我也不要示弱,更不要讓他看扁!」
但是,這種較勁的過程,
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投入」。
你越是把精力投注在想著
「這個人不聯絡我」
「他/她會不會找我」
「我該不該先開口」,
你的心思就越離不開對方。
就好像捉迷藏時,你越想贏,
就越小心翼翼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
反而讓「對方」更牢牢地佔據在你的腦海裡。
🤔 觀察重點
在感情世界,
「較勁」表面上是為了保護自我尊嚴,
但實質卻更像是深層的「捆綁」。
要真正放下或緩和糾結,
需要坦承面對「自己在意的那個人仍在心裡」,
並且設法以健康的方式釐清或表達。
➡️ 如果對方不主動,我也懶得主動
「對方不主動,我也懶得主動」
是某些人在愛情裡的「被動公式」。
有人是性格上害羞、不喜歡冒險;
也有些人對愛情過度謹慎,深怕先開口就陷入下風。
然而,不主動卻期待對方主動,
本身就容易產生落差。
如果兩人都抱著同樣的心態,
最後就形成了「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的無限循環。
🤔 觀察重點
我們並非要壓抑自己所有的期待,
但在關係中,若能直接坦白表達想法、溝通
「我希望你也能主動關心我」,
遠勝過在心裡不斷累積不滿與猜疑。
被動、懶得主動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往往是「我怕被拒絕」「我沒安全感」,
或「我想測試對方是否真的愛我」。
➡️ 然後他解釋一句我就原諒了
這種場景在仍有著愛的情侶之間非常常見:
明明幾天都互不聯絡,心裡氣得要命,
甚至還發過誓「他要是再不找我,我就死心」。
結果好不容易等到對方來訊,
對方只要淡淡說一句
「我最近真的太忙了,不是故意不理你」,
你就心一軟,所有怨懟瞬間消失。
這背後代表了什麼?
代表我們其實非常渴望對方的重視,
只要一點點解釋、稍微的示好,
就能重新燃起期待。
這種「一句就原諒」的心態,
似乎同時宣告了:先前的冷戰或拉鋸,
其實只是想聽到他給一個「理由」,來修補自己的失落。
🤔 觀察重點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要刁難對方,
更多是希望得到「在乎」和「重視」。
對方只要一開口解釋,
就能融化我們。
問題是,如果這變成慣性,
有些人可能會利用你的「心軟」,
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你的需求,
反正「解釋一下就行了」。
➡️ 裝懂事,裝理解真的太難了
在關係裡,明明心裡有不滿,有疑慮,
有想說的話,卻選擇壓抑或掩蓋。
對方傳來一句解釋或道歉時,
表面上裝作「我理解你的難處」
「我不想為難你」。
可是,心裡卻可能很想質問:
「你為什麼還是不聞不問?」
「真的只是忙嗎?還是另有原因?」
如果我們經常用「裝懂事」的方式來維繫關係,
最終只會累積越來越多的矛盾,
也會走向大爆發的那一天。
🤔 觀察重點
真正的理解,多需雙方
願意花時間傾聽彼此的感受、
誠實表達內在需求。
如果你連續「裝懂事」很多次,
卻看不到對方真正的改善,
也沒有改善溝通模式,
那麼這種「懂事」其實在消磨你對關係的耐性。
➡️ 其實暗示幾次對方不接話,就已經明確了
我們或許曾透過訊息、話語,
向對方「暗示」自己很期待他回覆、主動。
但如果對方幾次都選擇性接收或刻意忽視,
那答案已經很清楚:
他/她可能真的不在意那麼多,
或者暫時不想經營這段關係。
你或會陷入
「我其實給過暗示,
但他/她還是裝作不知道」的苦惱之中。
連續幾次的暗示都只得到模稜兩可或敷衍的反應
於是心裡又糾結:
「是我暗示不夠明顯嗎?還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好?」
但對方是否想去接住你的這個熱情,
其實也反映了他/她的態度和意願。
🤔 觀察重點
明明已經看到了「對方不接招」,
卻仍抱著一絲希望,
企圖用更委婉或更迂迴的方式再次暗示,
生怕「直接表明需求」會令對方有不良的反應。
可是一旦我們發現對方已經多次表現出不在乎或拒絕,
事實上就沒什麼好再自欺欺人了。
坦白看見並接納「對方並無意願」這件事。
➡️ 但別人都不找我了,我還要找?
這句話道出了在關係中的自我掙扎:
「他都不聯絡我了,那我還要苦苦聯絡他嗎?」
說白了,這又是回到一種「輸贏心態」與「自尊拉鋸」。
我們不想主動,是怕再次被忽視,
怕面臨更多尷尬與挫敗。
🤔 觀察重點
真正的放下,不在於誰先主動或不主動,
而是在於自己「選擇」去停止糾結。
如果你認為某段關係已經無法繼續,
那就勇敢放下;
如果你還想嘗試或希望得到答案,
也可以考慮主動聯繫,
哪怕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
這種疑問若僅僅是想確保不失面子,
或讓你困在原地,既無法真心放下,
也得不到踏實的回覆。
➡️ 理清自己的在意點,
才有機會走出「你不找我,我就不找你」的死局
背後所折射的,或
是我們對『被愛』的渴望,
以及對『被忽略』的恐懼。
學會面對自己的需要:
你需要對方多點關注?
需要對方及時回應?
這些都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溝通。
尊重自己的心,也接受對方的選擇
一段關係若只有單方面的付出或等待,
會逐漸失衡。
你可以嘗試主動一次、兩次,
若對方始終不回應,或總是敷衍,
那或許就是一個明確信號:
這份感情不是你能單方維繫。
放下「誰輸誰贏」的角力思維
無論是主動或被動,
只要最終能找到好的互動方式,
或能釐清彼此的定位,
都是一種適合你們的相處模式。
裝懂事雖然看似成熟,
實則是對自我需求的逃避。
若發現自己多次暗示對方卻沒得到回應,
就該醒悟對方的態度已經明朗。
最關鍵的並不是面子或勝負,
而是你對這段關係的期待,
以及對方是否願意共同經營。
❤️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
今天一起為你的感情問題找到新方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