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覺伴侶「不上進」或「不成熟」時】嫌棄,卻又不離開一段關係
- Alvin Yip
- 1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3月2日

【當感覺伴侶「不上進」或「不成熟」時】嫌棄,卻又不離開一段關係
你有時會對對方產生「嫌棄」的感覺嗎?
例如某些行為、
習慣、或生活作風,
可能讓人生厭、
甚至在心裡默默翻白眼。
➡️「嫌棄」現象的常見成因
他變了?
或對伴侶曾懷有高度期待,
例如「他應該是個貼心、浪漫的人」;
但交往或結婚後,
卻發現對方並不似想像那樣。
這種期待落差可能讓你產生深層的失望。
溝通不良導致的誤解或累積怨懟
若長期缺乏正面溝通及理解,
雙方都會陷入指責、冷
戰或忽視。
你的不滿可能得不到紓解,
就會內化成「看對方什麼都不順眼」,
從而產生嫌惡與排斥感。
心態上失衡:生了一種優越感
當感覺伴侶在不少方面
「不如自己」或「不長進」時,
便會漸生一種
「我是比較好或比較努力的人」的優越;
同時開始對伴侶持續產生
「他配不上我」的嫌棄感。
在人際動態中,
若你不願(或無法)正視雙方需求與落差,
便容易卡在嫌棄但不離開的矛盾裡。
➡️ 為什麼嫌棄,卻仍無法離開?
有一定安全感
即使已對伴侶多所嫌惡,
但可能還是依賴這段關係裡的安全感。
伴侶或婚姻關係所帶來的陪伴、
經濟或生活互助,
成為穩定的一部分,
讓人不敢輕易失去。
嫌棄歸嫌棄,
但離開就意味著面臨未來需要更加獨立、
經濟壓力或一個人孤單的生活。
害怕改變
談分開並不簡單,
尤其若雙方已共有資產、
親友圈交集,
甚至有孩子或長期責任牽絆。
這些現實因素讓人寧可忍受不愉快,
也不想面對未知的衝擊。
例如離婚程序、
尋找新住處或新生活型態等,
往往讓人望而卻步。
「沉沒成本」效應
在經濟學或心理學中,沉
沒成本是指
「既然我已投入那麼多時間、金錢、情感,
那就不要輕言放棄」。
有些人明知感情狀態不算健康也不 OK,
但因為已花了多年青春,
或付出了大量心力,
不願認輸。
對未來的一絲希望
或許你隱隱期待伴侶能改變、
能理解你的不滿,並做出改善;
或希望通過某些事件,
兩人能達到新的湊合、
回到當初的美好。
仍有期待便使你猶豫結束的決定。
➡️ 這樣的相處對關係的影響
負面情緒蔓延
若嫌棄情緒長期得不到化解,
會大幅侵蝕兩人的親密度與互信。
任何小細節都容易引爆不滿,
令溝通難上加難。
暗示或明示的厭惡表現
你也許會在日常言語、
行為裡流露輕蔑、嘲諷或不耐煩,
對方則感到受傷、被否定,
進一步反擊或更疏離。
這種惡性循環讓關係更難翻身。
感情變形式化
因嫌棄對方而缺乏真誠交流,久而久之,
兩人僅留在表面的互動,
如同室友般同住卻心靈相距遙遠。
婚姻/伴侶關係成為「空殼」
最終可能仍走向分離或外遇,
當嫌棄到一個極端,
卻又不想修補或無法調整,
任何一方都可能在他處尋求情感寄託(外遇或新戀情),
出軌之後終鼓起勇氣正式分手。
➡️ 如何面對「嫌棄,但不離開」的情感僵局?
檢視內心:
了解那些嫌棄感從何而來、是否合理。
深度溝通:
給彼此一次機會或時段,
坦開心胸協商調整。
積極行動:
若溝通無效,
也可考慮求助感情婚姻諮詢服務、
重新建構互動,思考關係中的未來。
➡️ 如何重建自己對感情的信心?
關係是雙向互動
如果對方同樣感到你的嫌惡,
也可能在心裡產生防禦或更不想改變的態度。
兩人的互動,是彼此影響的結果,
並非僅是單方面的責任或錯誤。
一個在關係中感到嫌棄卻苦苦留下的人,
有時顯示對自我價值或未來可能性缺乏信心。
試著在工作、興趣、社交方面充實自己,
你就能更清晰判斷該如何走下去。
當嫌棄已經成為日常,
卻沒有改變,
痛苦與內在失衡只會加深。
唯有誠實面對狀況、
才有新的可能性。
❤️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
今天一起為你的感情問題找到新方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