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之事】先生在經濟上提供很大滿足,當一方掌握了整個家庭的經濟收入
【婚姻之事】先生在經濟上提供很大滿足,當一方掌握了整個家庭的經濟收入
金錢並非一切,
但的確能為人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實際保障。
尤其在婚姻關係裡,
若一方在經濟上能夠提供充分甚至過人的支持,
另一方往往會因而感到安心。
這種「被供養」、「被保護」的感覺,
既有傳統觀念的影響,
也與現實生活的需要緊密相關。
➡️ 經濟支持帶來的安全感
如丈夫能提供充裕的經濟資源,
能大大提升家庭生活質素。
此處的「經濟支持」不單止指
支付日常開支與孩子的教育費用,
更包含了在 緊急情況時 能即時提供財務支援。
如原本在公立醫院排期等候手術,
但因經濟條件許可,
直接為家人安排在私家醫院接受手術,
節省了漫長的輪候時間,
也減輕了彼此的身心壓力。
關鍵時刻的經濟援助,
讓人能深刻感受到因經濟能力而帶來的「被保護感」,
相反亦然。
同樣地,在教育子女方面,
充裕的財務資源也代表
可以為孩子選擇更廣泛的教育機會。
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有些人為了孩子,
這些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決定。
➡️ 心理與自我認同的影響
當一方長期接受另外一方所有經濟上的支持,
有可能會因此喪失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有人會因持續失去自我成長機會而變得失落,
長久下來,情緒壓抑或者產生怨言,
也會影響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
正如有些太太透露,
當整個婚姻建基於「經濟照顧」的基礎下,
自己便無任何應變的能力。
這種不安定感,
會在心裡埋下不確定的種子。
➡️ 留意權力平衡,避免產生「我賺錢,你聽我的」的心態
儘管丈夫在財政上佔優勢,
也應該意識到婚姻是平等的關係,
而非一方壓過另一方。
尤其在討論家庭重大議題時,
不能總以「我是收入來源,我說了算」的角度
去作出最終決定。
多嘗試傾聽對方的聲音並尋求共識。
➡️ 在經濟上付出較少的一方,
也可以透過其他形式展現貢獻
一個家庭除了錢,
還包括情感支持、家務分工、
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付出。
雖然一方未必能像另一半同樣賺到豐厚的收入,
但她在家庭事務上的付出也同樣重要。
適度地肯定妻子的勞動成果,
能避免讓她陷入「無助」的心理狀態。
如可以主動感謝妻子照顧家人、
維持家務整潔,
或是教育孩子各方面的辛勞,
這些讚賞不單能帶來正面的鼓勵,
也能讓婚姻更溫暖穩固。
➡️ 法庭提醒我們:
任何一方也可對家庭有非經濟的貢獻
在香港,倘若夫妻最終走到離婚
或需透過法律途徑處理財產分配,
法庭不僅會考慮雙方的經濟能力與財務貢獻,
也會評估各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與付出。
例如,妻子長期負責家庭主婦的工作,
包括照顧子女、照管家務,
或在情感層面上支持丈夫事業的發展,
這些皆屬於重要的「非經濟性貢獻」。
家務勞動與育兒價值
家庭主婦或主夫可能沒有直接賺取金錢,
但她們在照顧子女、料理家務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對維持家庭功能相當關鍵。
香港法庭在分配財產時,
也會將此部分視為對家庭的有效貢獻而加以考量。
協助配偶事業發展
若一方為了支持配偶的事業
而放棄自己原本的工作或前途,
法庭亦會將此認定為對家庭未來成就的間接貢獻。
因為在現行法律與社會價值觀之下,
婚姻被視為一種「共同體」,
雙方不但共享所得,也一起承擔責任。
因此,經濟較弱的一方並不意味著
在法律判斷中就處於絕對劣勢,
法庭會力求公平,
針對雙方的整體付出綜合考量。
因此,不論一方的經濟能力多強,
都需不斷檢視夫妻間的互動與溝通模式。
只有在雙方都認真經營感情、互相支持的基礎上,
才能讓「經濟上的滿足」真正轉化為「婚姻的幸福」。
❤️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
今天一起為你的感情問題找到新方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