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常見的愛情思維,這跟你相似嗎?】情侶溝通相處誤區:高估「正確」重要性?責任誤解?急於求結果…?!
- Alvin Yip
- 3月17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五種常見的愛情思維,這跟你相似嗎?】情侶溝通相處誤區:高估「正確」重要性?責任誤解?急於求結果…?!
為五個最常見又容易忽略的思考模式,
往往影響彼此之間的互動質素,
甚至導致誤解或衝突。
➡️ 高估「正確」的重要性
不少情侶在溝通時,
喜將焦點集中在「究竟誰對、誰錯」之上,
似乎只要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一方,
就能取得道德上的優勢。
然而,在感情世界裡,
單純的「正確」並不等同於幸福。
假如你和伴侶原定星期六一同出門,
但臨時你必須加班,
對方覺得你沒有事先安排好時間,
因而感到不滿。
或許在理性上,
你可以強調
「工作是突然才加派的,不是我能控制」,
但若你的溝通方式充滿自我辯護,
或者一直強調「
我是有正當理由的,你不應該怪我」,
反而可能令對方感覺你只是想表明自己沒錯,
卻忽略了對方的失望和情緒。
在此情況下,
若我們把「正確與否」放得太高,
就容易形成「你錯,所以你必須道歉」
或「根本不是我的問題,
你幹嘛生氣」的二元對立。
而有情侶的做法是,
先嘗試理解對方
因計劃被打亂而感到落空或煩躁,
然後提出實際的其他方案,
例如「下次可否預留後備方案?」
或「這星期日我補償你,帶你去想去的餐廳」,
而不用只強調「問題」。
🧐 當中重點:
著眼未來
把溝通重點放在
「能不能有第二個方法」,
而不多執著於己發生的結果。
多聆聽
就算你確實有理,
也不用一開始就猛烈反駁對方,
「先聽」才能讓對話走得更遠。
➡️ 對責任的觀念
在一段關係裡,
也有情侶容易將各種狀況的責任推給對方,
或者陷入「如果你愛我,
就應該負責所有事情」的思維。
事實上,親密關係並不意味著
對方必須承擔你的全部責任,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裡,
雙職家庭盛行,
男女都需要各自面對工作與家庭的壓力。
一個典型例子:
有些人仍會覺得「洗衣、煮飯都是你的責任,
因為你下班比我早」;
另一方則可能回應
「上班已經累了,你又不幫手?」
結果兩人互相覺得對方不願意承擔責任。
其實,更健康的做法是彼此商量如何分工:
誰在週日負責買餸,
誰在平日較空閒時洗衣;
或者在經濟能力允許下,
請家務助理做家務,
減少不必要的爭端。
當然,有時「責任」的分擔
並不一定要劃分得絕對清晰,
只要雙方在達成協議後,
都能實際遵守,
只要是做到沒有誰高誰低的形勢,
就是好的合作模式。
🧐 當中重點:
先想清楚自己的期待
你希望對方承擔哪些責任?
哪些是自己也願意或能夠承擔的?
若不談清楚,就容易模糊。
避免「你應該」的語句
用「我們可以怎樣做」
代替「你就應該怎樣怎樣」,
對話有時會更具建設性。
彈性與互補
若某時段一方特別忙碌,
另一方可暫時多做一點。
日後反過來也是一樣。
➡️ 總想馬上拿結果
在溝通與相處過程中,
不少人有一種「急性子思維」:
只想盡快得出結果或承諾,
而忽略了溝通的過程與對方的感受。
例如,面對某個議題,
很多人會問:
「那你現在就說,你肯不肯做?」、
「我們還要拖到什麼時候?」
這種心態在速食戀愛文化中越趨普遍,
每一種情景都恨不得立刻得到答案。
然而,感情中的很多事都需要時間消化。
比方說,你可能想跟伴侶討論
未來三年內是否要結婚
或移民,但對方工作正處於事業上升期,
未能馬上給予肯定的答覆,
於是你心裡焦躁,屢次逼問;
對方越覺得壓力大,就越不願正面回應。
最終演變成雙方都不開心,溝通破裂。
這種「馬上要結果」的模式,
忽略了彼此需要的空間
和對未來的思考進程。
有時候,對方並非拒絕你的想法,
只是需要多點時間考量,
而如果你在過程中表現得咄咄逼人,
反而會令對方產生退意。
🧐 當中重點:
設置暫停點
若討論一件事暫時無法有結果,
可先有著一種想法,
例如「我們先各自考慮,再談」。
重視對話質量
比起立刻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對方有著理解你顧慮的態度。
給空間也給支持
如果對方需要有多重考慮,
嘗試表達理解:
「我知道這決定不容易,你可以慢慢想,
我重視的是你的看法,好讓我心裡有譜。」
➡️ 忽視情感層面的傾聽
另一個常見的溝通情況是,
過分強調「邏輯」與「問題解決」,
卻忘記看到每一個個體都有著複製的情感。
一旦聽到伴侶抱怨,
就立即提供方案:
「你可以這樣做、那樣做……」或
「你下次避免就好了」,
彷彿把關係當作工作任務一般。
誠然,理性分析在解決問題時是重要,
但同時候,人在煩躁或壓力大的狀態下,
更想要的是情感上的理解與陪伴。
例如,你的女朋友向你訴說工作上的挫折,
希望你能聽她抱怨一會兒。
結果你卻二話不說,
馬上分析她職場上怎樣做比較好,
甚至批評她「你自己能力不足啊」,
這些話看似理性,卻在情感層面上卻傷了她。
或者,你的男朋友經常
向你表達對未來的不安感,
你只是一味叫他「不要想那麼多」,
也等於否定了他的焦慮,
沒讓他感覺到你真心看見他的情緒需要。
🧐 當中重點:
不急於給方案
聽到對方抱怨或有情緒時,
先說「我明白你現在很辛苦」
或「聽得出你真的很累」,
讓對方覺得你尊重並理解她的感受,
是後續對話的基礎。
當不知道說什麼時,先表達自己有在意
當不知道如何是好時,
可把對方的話重複要點,
或表達「我聽到你說,你覺得X、Y、Z都有困難」,
雖然對方或覺得你笨笨的,
但伴侶也會感覺你至少有認真傾聽。
先問對方想聽建議嗎
若你真的有建議想分享,
最好先問:「我有個想法,你想聽聽嗎」
讓對方準備好去接收意見。
➡️ 認為「對方應該和我一樣」
還有一種思維模式,
認為「我的想法就是最好的作風,
所以另一半應該跟我差不多」。
但每個人都有不同成長背景、
性格特質和溝通方式。
有人是外向型,喜歡把一切都說出來;
有人是內向型,需要先想過再表達;
有人重視浪漫,需要驚喜和儀式感;有
人則喜歡簡單踏實,不愛玩花樣。
若你總是強行要求對方
成為「跟我一樣」的類型,
就容易造成關係壓力與矛盾。
人們會出現「我現在很好,
對方也應該跟我做法一樣」的心態,
忽視了情侶間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是個節儉的人,
伴侶卻喜歡適度享受生活,
若你認定「存錢才是明智,花錢就是浪費」,
勢必忽略了對方的需求和人生態度。
良好的溝通在於達成共識,
而非把自己那一套強加給對方。
🧐 當中重點:
了解對方的背景
多問問伴侶為何喜歡這樣的作風?
他的家庭或成長經驗帶給他哪些觀念?
協調生活節奏
若兩人步調不同,
可以訂立一定的互動規則,
比如「每月各自預算多少,
可否共同存一筆錢,
也保留自由花費的部分?」
多讚美
就算對方做法跟你不同,
只要不傷害關係和長遠目標,
你也可嘗試尊重或欣賞對方的獨特性。
💡 我們可以總結以下幾個要點:
別把『誰對誰錯』放在首位:
重點在於你願意花多少心力
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及立場。
責任分擔要明確,但也要彈性處理:
關係不是單純的雇傭關係,
而是雙方需要互相補位與體諒。
別太急著要答案:
愛情和未來都需要時間發酵,
給彼此思考空間,
反而能形成更穩健的互相信任。
照顧好情緒層面
多忙碌也好,
都要明白聆聽有時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人和人之間總有差異
欣賞對方的獨特個性,
對方變得跟自己一模一樣
或更不是一件好事。
❤️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
今天一起為你的感情問題找到新方向
Comentarios